作为全国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北京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相当丰富。如何打破政策“最后一公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在昨天召开的2019年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对接大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31家在京高校院所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意见及配套政策80余项,全市近八成高校院所针对国家和本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制定了实施细则。未来,本市将支持高校院所参与北京市科创基金子基金设立,还将建设北京技术转移学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人才培养。 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北京领先 近年来,在北京市相关政策的引导和各级部门的推动下,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步伐明显加快。 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2017年,全国2766家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达121亿元,其中北京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到33.4亿元,占全国的27.6%,居全国首位,分别是上海市的2.7倍、江苏省的3.4倍。 北京市科委高新技术与成果转化处处长施辉阳介绍,目前已有31家在京高校院所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意见及配套政策80余项,近20家高校院所成立校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全市近80%的高校院所针对国家和本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制定了实施细则。如2018年以来北京大学围绕专利运营、兼职离岗等出台6项细化政策,当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亿元,同比翻番。北京工业大学将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纳入教师绩效、岗位、职称考核指标并提高赋值权重。 施辉阳透露,目前各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承接相关领域的科技成果。例如,海淀区与北大、清华、北航等合作建立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设立12亿规模的投资母基金,累计转化成果111项,成立高科技企业46家;昌平区设立25亿元规模的服务创新创业和产业化引入专项基金,计划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区级财政资金,用于吸引研发机构落户;怀柔区建设中科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推动中科院17个院所的32个科研和产业项目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截至目前,亦庄国投累计投资转化落地项目110余个,投资额超过350亿元。 科创子基金已设14支 会上,北京市科创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陈涛介绍,科创基金设立近一年来,已组织了300多场路演,对接了170多家机构,通过投资决策子基金共14支;拟投资的认缴金额28.42亿元,子基金总规模达到18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过投资决策的14支子基金当中,有2支子基金由在京高校院所发起成立,其中清华大学荷塘基金总额10亿元、中科院中科创新基金总额9.2亿元。 施辉阳表示,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用好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高校院所、各区、创新型企业和各类投资机构参与设立子基金,今年计划设立约35支子基金,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投资。 将建北京技术转移学院 施辉阳分析,目前,本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不足,一是体制机制改革力度还需加大,在加快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管理、用好考核“指挥棒”、强化人员激励评价、破除人才流动障碍等方面仍需突破;二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源头的供给能力有待挖掘,当前,以论文为导向的科研体制仍未从根本上扭转,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存在“两张皮”,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不足,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仍需加强,技术经理人等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较为稀缺;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仍有待优化,具体表现为企业科技成果承接能力还较弱,社会资本对科技成果早期介入不够,专业化平台建设布局还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亟待提升等。 针对专业化人才稀缺的不足,记者从市教委科研处了解到,本市将依托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丰富实践经验,建设北京技术转移学院,重点开展成果转化人才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培养一批既懂科技成果转化,又具备法律、财务、市场等专业能力的管理和服务人才。记者任敏 (责任编辑: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