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上线运行,这对于加快推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将发挥积极、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为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和排污企业实现“共赢”创造了条件。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比如,水专项辽河项目“十一五”“十二五”突破关键技术160余项,但得到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只有30余项。同时,企业转化意愿不强、管理部门科技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何发挥平台重要载体作用,系统打造平台运行更优环境,亟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 笔者认为,要紧紧抓住平台启动这个契机,以线上运行带动线下服务升级、能力提升、市场完善、政策配套,加快构建以平台为重要载体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系统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真正转化落地。 首先,拉长服务链条,完善服务体系。平台的运行,为生态环境部门、排污治污企业和环保科研机构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对接平台,有利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转化。但是光有平台的线上服务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线上线下的有效贯通、联动发力,实现平台服务功能从线上需求对接延伸到成果转化落地的全链条。 将服务链条从线上向线下延伸,重点是要把线上服务与线下咨询、评估、验证、开发、交易甚至孵化等环节有机连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跟踪服务、每个环节都有承接单位,从而实现服务链条的全程无缝对接。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研发方与需求方双方的合作,还需要有成果评估、金融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检验检测等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来支撑,而目前这些机构还很稀缺,特别是专业的科技成果孵化机构非常缺乏。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线下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强化对科技成果的有效组织和孵化,同时加大培育为各类中小企业服务的非营利性中介机构。另一方面,要深化产学研合作,发挥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建立技术转移中心、联合研发平台、技术创新中心,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路径。 其次,找准自身定位,积极主动服务。要明确成果转化中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对自身定位要清晰准确,不能当“保姆”,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但也不能全部放手、不管不顾,而是要通过各种类型的转化对接活动,搭好平台,做好媒人,加强主动服务,及时跟踪进展,促进相关方对接洽谈,让专家和企业联姻。 现在,科研成果转化周期越来越短,一项科研成果如果在转化周期内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其经济潜能就会很快衰减。因此,生态环境部门要重点解决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把重心放在现有科技重大专项已取得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实际转化上,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同时,引入中介服务机构全过程参与对接活动,通过市场机制为供需双方提供成果定价评估、研发费用归集、金融支持等全方位服务,提升成果转化的实效性。要在着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针对企业不善于提出针对性强的需求问题,将成果对接由“问答题”改为“选择题”,制成成果菜单,方便企业选择。企业也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借助平台主动对接适用技术和服务机构,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三,注重政策配套,构建动力体系。有了成果转化需求,也遇到了好技术,但仍有不少企业由于受规模、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缺少自主转化意愿,或者承担不起成果转化带来的资金压力。因此,不仅需要搭建一个好的供需平台,也要注重完善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形成良性循环,增强企业转化的动力。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对企业成果转化工作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要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生的费用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组织环保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帮扶,补上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的短板;加大绿色金融体系完善,对企业升级改造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开设绿色技术银行等,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企业转化成果的后顾之忧,增强企业自觉转化的内生动力,从“被动转”变成“主动转”。要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企业、环保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产学研联盟,推动成果转化所需各种要素的有效组合,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对接、产出、转化和应用提供无缝对接和“一站式服务”。要在评职称等方面为科研人员松绑,不再以“论文论英雄”,鼓励科研人员把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产业中,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的积极性。 最后,强化监管服务,加大宣传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在基层。发挥综合服务平台强大的生命力,就不能只是“高大上”,关键是要接地气。当前,省以下特别是基层生态环境科技部门编制弱化、职能分散化、地位边缘化,引领作用越来越不明显,现有力量很难做好综合服务平台的宣传介绍和推广引导工作。因此,要充分调动省以下生态环境部门的积极性,把监管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强化监管执法,加大对违法排污的打击力度,让守法成为自觉,倒逼企业增强转化的动力;另一方面,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对执法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帮扶企业找到解决的办法,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平台选择适用技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已经成为环境监管执法的主体,不仅熟悉企业的治污设施,也清楚企业治污的具体成效。因此,要发挥好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在平台宣传推广方面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应用渠道,提高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应用平台的能力。 (责任编辑: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