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体|英文
当前位置: 杰出人才网 > 成果转化 >

以人工智能为首要引进产业着力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临港科技城有了新目标

时间:2019-09-07 15:20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admin 点击:
临港科技城有了新目标 在日前举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无人驾驶高峰论坛上,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上海临港科

临港科技城有了新目标

临港科技城有了新目标

在日前举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无人驾驶高峰论坛”上,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达成战略合作,就临港新片区陆海空无人系统平台战略合作进行签约。四方将充分发挥在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技术、无人驾驶技术、数据采集等方面的优势,在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作为临港打造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新片区揭牌后,临港科技城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未来,这里将是临港新片区核心产业的技术策源地。

“50条”让科技城有新期待

随着《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发布,“临港50条”中人才、税收、产业集聚、城市服务等政策,让临港科技城“当家人”、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炯有了新期待。

“8月6日宣布增设临港新片区后,科技城就决定要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着力打造新片区核心产业的技术策源地。”陈炯解释说,临港科技城早在2015年就着手规划,作为临港打造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组成部分。2017年,科技城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空间和产业规划,并全面启动空间载体建设。与聚焦基础研究的张江科学城相比,临港科技城基于临港地区的产业特色,着眼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自贸新片区聚焦的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科技城都将持续着力于这些核心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建设。

负责开发临港科技城的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现在已经将产业着力于打造临港新片区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孵化地。下一步科技城将更为聚焦,重点引进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为核心的科创产业集群。

“现在人工智能是首要引进的重点产业,尤其是延伸出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芯片研发和设计等产业分支。”陈炯表示,科技城现有的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建立大的基础平台,比如2016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的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就是首个案例。此后,临港科技城还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合作建立“上海脑—智工程”平台,吸引了包括寒武纪、地平线在内一众企业落户。近年来,临港科技城不仅与中国信通院等大机构合作,也通过科技城自身的海洋科技平台,吸引、培育了“彩虹鱼”、水下机器人等研发公司和项目。新片区的挂牌也将进一步促进临港不同层级、不同细分领域的产业平台相互打通,激发更多产业潜能。

“科技城本身有很多研究院、实验室,新片区挂牌后科技城已经做好再出发、再定位的准备,着力服务新片区核心产业。”不过陈炯也表示,科技城本身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海洋科技等产业也会持续发力,未来也将把现有产业与工业互联网这一智能制造的重要板块展开协作,实现科技城打造技术策源地的目标愿景。

无人驾驶测试场景已有130余个

新片区挂牌以来,临港新片区在发展无人驾驶场景方面的优势被多次提及。在陈炯看来,这一优势无疑是临港科技城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描绘了一幅不久的未来就能够在临港实现的智能化场景: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从临港科技城的封闭试验区驶出,经过特定的道路后驶上东海大桥——这辆车不一定是小轿车,或许就如同特斯拉第一次试验一样,是3辆编组的集装箱卡车。

“在临港这样一个有着海港、大桥、物流园区、开放城区以及科技城封闭测试区等丰富场景的区域,这样的‘天然禀赋’可以大大丰富上海现有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目前,仅临港科技城无人驾驶封闭测试区内的应用场景就达130余个。

经过此次与北理、临港智能网联车研究中心和中国信通院的签约,临港科技城对“无人系统”的雄心显然不限于陆地,而是有着更广阔的视野。早在去年5月,临港就启动了全国首个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建设,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全面的配套发展环境。记者了解到,目前临港已经基本建成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此外滴水湖无人船示范区、低空数字化示范区也正加快建设。

在无人车领域,临港地区已经建成26.1公里的开放测试道路,3.2平方公里的封闭测试区及数据中心,实现区域内4G和5G网络全覆盖,初步构建了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环境。下一步,临港将对接洋山港区物流系统,探索“海运-公路-铁路”联运。同时,基于浦东空港客流,开展自动驾驶乘用车道路测试;基于产业区物流,开展自动驾驶集卡道路测试;基于典型乡村道路,丰富风险测试场景。

为临港新片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017年首期3.2平方公里规划获批后,临港科技城在去年就迎来又一次空间发展的契机。2018年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临港滴水湖举办,其中一项重要成果就是国际科学家社区的落户。陈炯告诉记者,近一年来,临港科技城除了持

续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办公、研发环境外,还着

力服务企业家团队在此工作和生活。“为人才找到最好的餐厅、最好的书店和学校,让好的团队留在临港……人才是第一位。”

临港科技城的空间规划是以首期3.2平方公里核心区为基础,延伸至滴水湖西南,总体规划范围7.8平方公里。区域内将建设高标准的国际社区,包括国际学校、高端全科诊所、体育休闲设施等。此外,科技城内有从滴水湖直到东海的活力水系,可举办赛艇等水上活动。“我们希望将科技城打造为产城融合、生态融合之城。”

这一愿景的目的已然鲜明:为临港新片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因此在空间建设之外,科技城在打造产业环境与投资环境时,亦是从临港地区产业所需的人才角度出发。

上海临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巍告诉记者,近年来全球市场都在经历一次产业变革时期,因此2017年成立的上海首只制造业产业基金“上海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并完成了对商汤科技、DMAI(UCLA人工智能算法项目)、Petuum(CMU人工智能算法项目)等多个人工智能项目的投资及落户。

不过,相较于过去两年基金主要聚焦感知层算法层面、认知层算法层等技术领域的投资,下一步基金也将聚焦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实体经济的赋能。“今年开始业界更聚焦人工智能如何让技术落地,AI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会持续保持高度关注,将更优质、匹配度更高的项目引入临港新片区。”


(责任编辑:王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