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的意见》,对标大湾区建设,提出了19项创新举措,旨在全力集聚全球“高精尖缺”人才、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构筑具有高度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全球创新人才战略高地,为广州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聚焦战略谋划,强化人才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聚才视野战略性转变。紧紧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责任担当,将聚才视野拓展到粤港澳大湾区,注重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推动人才政策战略性优化。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一方面优化整合提升产业领军人才政策、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菁英计划”留学项目等现有市级人才项目,另一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重点集聚一批大湾区发展需要的高端专业人才,增强人才与现代经济体系匹配度。推动人才工作格局战略性提升。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积极发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人才工作中的重要功能,凝聚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对标国际一流,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人才支持体系。人才评价更加创新。探索实施人才举荐制,构建“认定+评定+推荐”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挖掘并支持一批大湾区急需紧缺人才。发挥用人主体自主评价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并支持纳入全市行业人才评价体系。人才待遇更加优厚。延揽顶尖战略科学家,实施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人才举荐权,优先保障经费支持和工作条件。引育一流产业人才团队,对成长性好或业绩突出的团队予以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探索按“一人一策”“一企一策”方式量身创设发展条件。探索实施“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项目,为人才提供系列金融服务;在市属三甲医院探索实施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和人才医疗网上挂号平台;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探索开展双语教学试点,让海外人才子女尽快适应国内求学环境;为人才和配偶双方父母提供广州市户籍老人公共交通乘车优惠。 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制约人才事业发展的短板弱项。构建人才安居保障体系。通过新增筹建、园区配建、城市更新、共有产权等方式,力争3年内新增3万套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对来穗工作的博士后、博士给予生活补贴,支持各区为硕士生、本科生等青年人才提供安居保障,满足人才住房需求。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一批综合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每年奖励一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军人才和创新项目,提升全球配置人力资源能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入选国家、省重大人才工程的重点人才,给予人才经费和项目资金配套,对人才所在单位给予奖励补贴;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引进或聘用优秀博士和博士后。 发挥广州优势,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加大教育合作力度。优化提升“菁英计划”留学项目,探索将港澳台地区知名高校优秀学生纳入支持范围,为其赴国外一流高校攻读博士提供生活费和国际旅费;增设“基础研究青年英才项目”,为基础研究和重点产业方向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奖学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育才引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岗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转化所得净收入按不少于70%的比例奖励给人才;每年择优支持一批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科技人才转化科技成果,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联盟,切实将科教人才集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动力。集聚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打造“青年创新成果广州交流会”,每年择优支持一批大湾区优秀青年创新人才,为其提供资金支持、配套服务以及技术、项目、资本“一站式”对接平台。策划建设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100个青年众创空间,着力营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
(责编:艾雯、程宏毅)
(责任编辑: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