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体|英文
当前位置: 杰出人才网 > 成果转化 >

战略引领科创新动能:解码北京科技成果转化背后的源动力

时间:2019-09-03 17:04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admin 点击:
自1991年成立以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探索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适宜模式,成功引进、落地了全球最先进的显示技术研发中心、全球最大的重组蛋白库、全球首张用于临床诊断的

自1991年成立以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探索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适宜模式,成功引进、落地了全球最先进的显示技术研发中心、全球最大的重组蛋白库、全球首张用于临床诊断的致聋基因检测芯片等一大批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在诸多领域创下多项国际”首个”、国内”第一”,不断填补国内空白,在破除科技成果转化”孤岛”困局中迈出了坚实的探索步伐。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政策引领、服务创新,因地制宜地为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出的这条可行可鉴的发展之路,被产学研界誉为“亦庄模式”。

  2017年9月,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正式公布,明确开发区”四区一阵地”的定位,要重点承接”三城”的科技创新成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结合各级政府对开发区的新要求、新定位和新使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自身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了系统梳理,并形成了独到的思考和未来部署。

  战略使命: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激发开发区经济活力

  国际发展经验表明,掌握前沿科技并迅速应用科技成果往往是发达国家率先变革生产方式、快速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过去几十年,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了重大跨越,已成为科技大国,但远非创新强国。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意识到,“大而不强”的核心在于科技与经济链接的通道不畅,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尤其是创新国家队如高校、院所的源头性创新引领作用未得到充分释放。

  对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推动“三城”高端成果落地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在科技创新“供需”两端产生拉动效应:在创新源头端,可为创新国家队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颠覆性技术成果,提供转化应用场景和试验空间,增强国家在基础创新、原始创新方面的全球竞争力。在创新需求端,紧密结合开发区产业升级、企业成长需求,引入新技术、嫁接新项目,培育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不二法宝: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需求为导向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成立之初,定位于营造优良环境,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到逐步向以应用创新、集成创新为特征的创新驱动转型,开发区的创新与成果转化走出了一条与国家高新区截然不同的路径。

  不难发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以企业为主体,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应用创新导向特点突出。譬如,京东方就是从最初生产线的引进,到不断的技术迭代与产线升级,再到今天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二是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中试、放大和产业化试错,反向拉动新产品、新产业的特点突出。国内首个靶向抗癌药埃克替尼、国内首个通过CFDA认证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国内首个神经病力行疼痛外用贴剂等重大创新成果,都是发端于市场需求,历经十几年持续的创新研发、不断试错,在市场验证中不断走向成功的。

  需求导向:全要素配置、全过程跟踪、全链条服务是加速开发区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实现过程而言,需要切实打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产业化"的全链条,释放科技经济价值,进而转化为现实产业和经济生产力。

  基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践经验来看,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做好"三全"配置服务至为关键:

  一是全要素的资源配置。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产业从无到有,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需要土地、人才、资金、平台、服务、知识产权等各类要素的支撑,要做好全要素配置的大文章,营造适宜成果落地转化、长大的适宜土壤。

  二是全过程的动态跟踪。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是一个过程性活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其特殊的发展需求,需要因地制宜、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问题,促进成长。

  三是全链条的匹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也是一个不断接力的过程,涵盖"创意—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放大"等一系列环节,要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薄弱链条环节,做好匹配服务,才能助力科技成果、中小企业跨越"死亡谷",步入良性成长轨道。

(责任编辑:王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