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欠发达、环境优化相对落后的山区,如果一味强调引进人才,而忽视本土潜在的一批人才资源,这样的人才发展路径是值得商榷的。先不说引进人才成本高,能否最终留下服务于引进地的经济建设发展也是未知的,所以转变用人观念,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对此,笔者针对工作地实际,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本土人才发掘、培养等工作放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同谋划、同部署。要大胆用活地方人才政策,在辖区内定期不定期进行本土人才调查摸底,准确识别出一批本土“人才能人”(主要是指思想素质较好、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带头致富能力强的“一好一高一强”的人),建立本土“人才能人”动态管理台账,真正做到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克服只论资排辈不重视创造力、只唯文凭不重视实际技能的不良作风,不拘一格选才用才。 二是规范本土人才发展机制。一个地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充分发挥当地各类人才的能动性,把精力聚焦于地区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成为检验人才工作优劣的有效标准之一。说到底,就是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开发与管理、强化本土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制定本土人才成长激励政策,努力营造尊重本土人才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本土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本土人才发掘、培养、使用上的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和工作指导,改进与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人才工作作为‘硬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切实摆正人才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 三是注重教育的引导作用。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更非朝夕之功,所以教育在其过程中的引导、渗透作用就十分重要。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应该树立人才意识,让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爱国教育、人才培训等系列内容逐一落实到教学中,让人才教育在民众中形成自觉意识。(周小璐) (责任编辑: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