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10.5%。——政府工作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小学教育又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如何吸引更多高素质优秀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针对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中小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职业认可度存在偏差 “考多少分不重要,人格最重要。”作为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这样说道。 在周绪红看来,一个人的成长中,人格教育非常重要。要有好的人格教育,关键在于稳定中小学阶段的好师资。周绪红认为,中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事业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对未成年人个人习惯、性格的培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意义重大。 然而近年来,如何留住基层教师、留住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声音时常引起热议。“从社会发展需要来看,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事业仍然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从业人员学历素质偏低等问题,难以吸引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投身其中。”周绪红说。 为何中小学教育工作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呢? “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不高、工资增长幅度低,未能反映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地位待遇。”周绪红说。 除了待遇不高,社会对小学教师职业认可度也存在偏差。他表示,中小学教师更多被视为“教书匠”,这种观念忽视了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优秀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被很多人认为是大材小用,是人力资源的浪费。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相关投入仍待加强。 教师个人职业发展不够充分也是优秀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周绪红说,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改革”,虽然放开了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的限制,打破了教师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但目前改革的推进仍然面临着名额过少、教师恶性竞争、评选中的权力寻租等现实障碍。 建议:提高中小学教师薪酬待遇 全面实施职称制度改革 要想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周绪红建议,首先要健全中小学教师师资管理的体制机制,对中小学教师师资管理进行宏观整体上的“顶层设计”。 周绪红说,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应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准入门槛、教师职称改革等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内容,构建中小学教师师资管理的新型体制机制,为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中小学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其次是充分认识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国家要充分重视中小学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扶持,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中小学教育事业。 再者,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薪酬待遇。“薪酬因素是最强有力、最直接的激励因素。”周绪红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薪酬待遇仍然普遍偏低,应推进改革绩效工资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师工资绩效部分的比例,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增强中小学教育事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还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认可度,逐步且有差别地提高不同地区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门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从而拉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社会认可度。 最后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各级部门应逐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各项相关制度,为教师职业发展营造公平、良性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完善教师考评机制,突出教师师德品行在考核指标中的重要地位,增加多元化考核指标,避免传统单一评价指标以学生成绩评判教师优劣的不当做法,建立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良性机制。 (责任编辑: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