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第十八届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总结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现场表扬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54个竞赛项目的获奖选手。2018年,市经信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市教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工经联等部门,以“争做新工匠,助力高精尖”为主题,举办了第十八届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经过一年的比拼,各项赛事圆满结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技术能手和操作能手。 据介绍,紧紧围绕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迫切需求,紧密结合营造鼓励技能成才的社会环境的需要,组委会对照《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认真梳理工信领域的职业资格和细分项目,不断向高精尖产业领域靠拢,设置了54个赛项。其中,涉及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17项,占比约31.5%;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3D打印造型师首次作为竞赛工种亮相,液晶显示器件制造工、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等技术含量高、工艺难度大、操作要求高的职业,成为大赛的重点项目。 本次大赛共有2万多名职工和学生报名。在初赛阶段,共建立76家初赛组委会,开展120场比赛;复赛阶段,共建立45家复赛组委会,开展84场比赛;决赛阶段,共建立11家决赛组委会,开展42场比赛。最终,选拔出372名“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高级技术能手”、36名“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行业技术能手”、43名“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最佳操作能手”。 自1983年创建以来,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已成功举办十八届,走过36个春秋,是北京市举办最早、历史最久、届次最多的职业技能竞赛。多年来,技能竞赛不断服务首都经济转型发展,从第一届的3个竞赛工种到1992年的历史最高峰89个工种,再到近年稳定的50余个工种,总体趋势是传统工种逐渐缩减,新兴工种的数量不断增加。技能竞赛积极适应北京产业发展政策和方向,聚焦十大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突出“高精尖”导向,坚持竞赛引领,大力培育一支能够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首都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冠军风采 王佐:清华园里的3D打印造型师 “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领导问王佐。 “想!”王佐斩钉截铁地回答。 “想不想去世界名校工作?”领导卖了个关子。 “想!” “想不想去清华大学工作?”领导再次发问。 就这样,2013年年底,王佐来到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成为了中心的实训指导教师。 “初到清华园,我还是有一些顾虑的,清华是名校,面向的是全国最优秀的学生。”王佐暗暗给自己鼓劲,“术业有专攻,在专业技术方面我力争学到最深入、教得最详尽。” 多年来,王佐不改初衷,从来没有放弃对专业的热爱和探索,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多个工种的教学任务。从数控铣、数控车到3D打印、三坐标测量等实验,王佐每学年指导的学生超过千人,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3D打印是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近年来新增的教学单元,王佐作为主要开发者,为这个环节从无到有的建设付出了很多。在课下,他做了大量的3D模型设计,以提升设计水平、掌握3D打印的技术特点;在课上,他充分激发学生创意,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并根据3D打印特点帮助同学们修改设计稿、实现创意想法。设计(初稿)打印修改设计再打印……这一过程是辛苦的,但看到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和各种个性化创意产品的诞生,王佐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事这份工作以来,他多次受到学校和单位的表彰。所带学生团队获得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二等奖;“基于项目的工程训练实验课程方法研究”项目荣获清华大学第十四届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先后荣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优秀项目“二等奖”;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先进个人”、教学优良奖“三等奖”、三创服务贡献奖“二等奖”、微课教学竞赛“二等奖”。 “既然学生们叫你一声‘老师’,就要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号。”王佐说。 朱东臣:再战技能竞赛终夺桂冠 2018年,是朱东臣第二次参加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这一次,他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斩获了智能楼宇管理师工种的冠军。 回想2014年第十六届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朱东臣仍记得当时的场景。“那时候刚刚从学校的电子专业转到楼宇专业教学,比赛前认真准备和练习,但是成绩依旧不太理想。”朱东臣在那时候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朱东臣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学生”。他不断丰富智能楼宇领域相关知识,并创新教学方式,与学生们一同进步。在授课之余,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扩充知识储备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及教学水平。作为示范校建设楼宇组的参与成员,他积极投身学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国家高技能实训基地、国家示范校建设三大项目建设上,利用假期与同事深入企业,完成物联网方向的调研工作,并完成物联网基础实训室的建设工作。 当2018年第十八届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来临,他又报名参加了比赛。“报名并不是为了获得名次,而是我认为通过比赛能很好地检验自己这几年来的学习成果。”朱东臣说。 比赛结果也证明了朱东臣四年来的努力和汗水并没有白费。“这次比赛也让我从同行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日后在工作岗位上,我将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智能楼宇领域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 刘义:保障出行的幕后英雄 每天,至少1000万人在北京地铁里穿梭,自动售检票系统节约了出行者购票、检票的时间。而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平稳运行则需要无数检修工人,在背后默默维护,刘义就是其中一员。 2011年11月,刘义开始从事AFC(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检修工作。在工作中,他勤勤恳恳、努力钻研、踏实肯干,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使他从一名普通员工晋升到能够协助同事、厂家完成各种高难度升级和保障任务并且独立处理各种软件故障和服务器故障的高技能人才,他为项目部的一线维修生产和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与支持。 房山线标准化车站从服务器到终端设备升级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刘义总是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带领大家工作到深夜。标准化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需要一一解决,周期性工作需要一一落实。他连轴转,在自己搭建的操作平台上不断重复尝试升级后现场新发问题,再确认、再上报、再试验、再升级补丁程序,所有的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标准化升级工作完成后,他又凭借自身对软件的满腔热情将工作重点放在钻研各种软件问题以及服务器的问题上。现在,当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刘义已经能不依靠厂家独立完成服务器的更换和系统软件的安装。与此同时,他不忘初心,不仅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经验在项目部组织的培训过程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同事,还在兄弟项目部发生服务器类高难故障时及时相助。 由于刘义一贯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和做事专一的工匠精神,不仅多次被项目部评为优秀员工,还被公司评为年度“地铁工匠 科技之星”。此次获得AFC检修项目的冠军,也为他日后工作带来了新的动力。“未来,我将继续以百倍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在学习中进步和成熟,与地铁科技公司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第十八届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名单
(责编:艾雯、刘丽丽)
(责任编辑: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