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献策 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政协委员发言摘编 昨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7位市政协委员分别围绕工匠型人才培养、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全面实现“郑州全城一卡通”等问题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搭建平台 加大工匠型人才培养力度 加快工匠型人才培养,对推动郑州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国家制造中心,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郑州工匠型人才培养,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王新荣代表民盟郑州市委建议: 要“搭平台”。依托现有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以及高等院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在活动中选拔人才。有计划地逐年引进、建立高新产业群,打造吸引人才的基地和孵化平台。 要“寻匠人”。实施“郑州工匠”计划,每年定期接受申报,对入选的对象颁发证书、奖金及实行岗位津贴激励政策,充分调动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 要“建体系”。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示范职业院校。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行“引企入校,送教进企,订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设置一定比例的一线技术人才岗位。 要“重联动”。统筹制订“工匠型人才”总体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构建由企业、普通高校、中高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四方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利用企业技术培训、高校技术培训等方式提升普通产业工人的素质,为他们成长为高级工匠人才提供深造机会。在职业院校建立“双师型教师”和“工匠型学生”的孵化机制,创造“招工即可就业、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模式。在中小学开展“STEM教育”,提高社会和学生对技术的认可度。在企业建立“工匠工作室”,支持高级工匠以“学徒制”的形式开展传帮带,培养储备人才。加快改革城镇户口登记制,为产业工人进城落户创造条件,使高技能人才真正融入这个城市。 精准施策 推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18年,郑州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园林绿化“增量、提质、升级”活动,为广大市民营造绿色、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相对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如何答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这张“试卷”? 刘崇怀代表九三学社郑州市委建议: 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进一步摸清我市园林绿化的现状。成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及日常办事机构,协调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重点发力。尽快改善老城区环境,遵循“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地均衡性原则;科学规划,建绿留白;发挥辖区政府的积极性,以区为主考核“三绿”指标。 转变理念,改变地铁、高架桥等市政建设占绿缺绿现状。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新城区都市园林。通过各种形式建设绿地、增加绿量,达到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百米见园。 在市区及周边形成主城区绿色生活圈、城市周边生态隔离圈和外围森林防护圈,构建“四心、三圈、两带、九水、三十一廊”的网络化生态空间,为中心城区提供绿色屏障,营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加大污染治理,发展供热计量,城市再生水利用等,按时限达标。 严格考核督查。制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办法及细则,实行督查、考核、公布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相关部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奖惩制度,对工作不力,未按时限完成者进行督办问责,对按时完成任务的给予表彰奖励。 统一管理 全面实现“郑州全城一卡通” 目前,智能IC卡应用十分普及,已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我市智能IC卡尚未建成全市统一的服务入口,多个“一卡通”系统并存,“一事一卡”和“一事多卡”现象比较普遍,真正能够覆盖我市全域和全行业应用的“郑州全城一卡通”还没有实现。“一人多卡”必然会带来“多卡少用”,既浪费资源,也给群众造成了不便。 如何真正全面实现“郑州全城一卡通”,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 市政协委员张友阳建议: 把智能IC卡应用纳入法治轨道。通过地方立法和政策完善,进一步明确权利、责任和义务,依法依规对相关单位的应用绩效进行评估、考核,让法制为“郑州全城一卡通”建设保驾护航。 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理顺现有管理体系,成立能统揽全局的管理部门,把“郑州全城一卡通”应用当作智慧城市的关键和核心应用,统一领导和管理,统一规划和建设。 建设统一的服务平台。打破现有格局,整合现有系统,融合多个应用,规划、建设一平台一卡应用,全面实现“郑州全城一卡通”。 张友阳说,实现“郑州全城一卡通”,打破部门现有利益格局和行业保护壁垒是前提,统一应用平台和服务入口是基础,完成系统整合、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是关键,试图靠技术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实现“郑州全城一卡通”,必须要在打破行业保护壁垒和部门利益格局上下大决心、花大力气。 合理规划 加快推进北伐战争主题公园建设 2018年是北伐战争结束90周年。碧沙岗是全国唯一一处面积最大、保存完好、保存遗迹遗物最多的北伐阵亡将士烈士陵园,见证了郑州市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加快推进北伐战争主题公园建设,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我市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构筑文化强市创造机遇,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如何推进?李志学代表民革郑州市委建议: 举办北伐战争纪念活动。由相关单位牵头,在碧沙岗公园北伐战争纪念碑前举办纪念活动,组织广大市民群众走进历史、缅怀先烈,为北伐战争主题公园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科学合理规划建设郑州北伐战争主题公园。重新修缮“烈士祠”、“民族、民权、民生”亭,将散落的烈士墓碑在“烈士祠”内集中镶嵌,形成碑墙,作为对北伐阵亡将士定期进行祭奠的主要场所。以“烈士祠”“北伐战争纪念碑”等建筑为依托,在公园北门至“烈士祠”的范围内规划建设北伐战争主题公园。在“烈士祠”内建立北伐战争纪念馆、冯玉祥纪念馆,对北伐战争进行全面介绍,对冯玉祥将军在河南、第29军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事迹、与共产党的合作及对民革创立所做的贡献等进行详细介绍,使碧沙岗真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健全机构 提炼展示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 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源头性标识,提炼并带头展示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是郑州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华人共同精神家园等国家中心城市文化目标的具体内容。 市政协委员董建山建议: 以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提升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文化内涵。把“鼎新、大公、中和”的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贯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之中,为争取把拜祖大典升格为国家祭拜创造条件。 以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展示为主线,强化黄帝故里景区和其他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展示。系统整合黄帝故里、具茨山、黄帝宫、裴里岗遗址、唐户遗址等文化遗址遗迹,构筑以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解读、黄帝文化展示、黄帝时代体验为一体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和世界华人寻根旅游首选地,争取把新郑黄帝故里规划建设申报为国家文化工程。 强化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在郑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运用。将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积极塑造体现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的元素和符号。将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和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的关键语句吸纳作为郑州城市精神的组成部分。 建立健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郑州黄帝文化发展的组织机构。尽快研究明确郑州市拜祖大典办公室编制方案。形成市委统一领导、相关机构牵头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拜祖大典和黄帝文化工作的新格局。 探索创新 大力培养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家庭功能弱化,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专业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职业化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对于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市政协委员张晓红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多层次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体系。鼓励中、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并加大对其投入。减免费用支持现有养老机构人员培训;中、高职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已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院校要丰富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社会对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的偏见。通过新媒体等途径向公众宣传养老护理服务行业杰出人才榜样,起到示范引导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准入门槛和工资待遇。改变养老护理员称呼。改其称呼为“生活助理”,护理员普遍感到尊重,也更易接受。 张晓红认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数量多少、素质高低、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养老服务的质量,关系着中国亿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目标,让老人们晚年更充实、舒心、幸福,儿女们更放心、安心,大力推进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满足这一朝阳行业需求,促进养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提升水平 加强“无主管楼院”物业管理 长期以来,郑州市老旧小区“无主管楼院”因“脏、乱、差”的环境为人们所“诟病”,同时也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落实十九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绊脚石。 为加强我市老旧小区“无主管楼院”物业管理,改变“脏、乱、差”的环境,形成长效机制,提高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沈立承代表民建郑州市委建议: 加大老旧小区各种“设施”(包括房屋、道路、各类管网、照明、监控等)的改造提升投入。既要加大完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也要对危旧房屋的修缮、加固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倡导老旧小区依法依规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引导业主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社区对老旧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当地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真正将“物业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落到实处;制定奖补和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专业化物业公司进驻;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基本标准、物业收费基本指导价及考核机制;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推进物业管理进一步法制化。 (责任编辑: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