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微埃创始人赵紫洲正与一帮“海归”研发团队商量如何优化智能产品;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有不少科学家正埋头开展实验研究;在迈瑞医疗,时常能见到不同肤色的同事聚在一起讨论工作…… 5月22日,“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走进深圳,走访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人才高地的一系列举措。深圳南山区副区长练聪表示,在协同创新的理念下,南山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完善建设大科学装置平台与创新创业基地,为更多人才涌现、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持。 在前海创业两年来,赵紫洲的道路走得颇为顺畅,除了拥有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外,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给予的政策红利使得初创企业走过了最难的一段道路。“第一年场地免租,第二年场地费减半,还享有住房补贴。”赵紫洲说。 近年来,深圳出实招鼓励港澳青年人创新创业,不仅打造了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平台,而且出台了便利港澳居民的政策举措,将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纳入创业补贴范围,并提供职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 “深圳配套体系完善、市场广阔,创业扶持力度大,不少澳门年轻人都想到深圳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理想。”澳门日报记者方春城说。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如何能广聚海内外人才,助力创新发展? “筑巢引凤。”练聪介绍,目前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内,已建有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以及深圳湾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吸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人才聚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建设。 《澳门月刊》社长助理齐继革看好西丽国际科教城:“这片区域内有7所高校、一大批实验室、28名全职院士和19家上市企业,形成了一条产学研完整的创新生态链,相当了不起。” 良好政策也为人才集聚提供支撑。2016年以来,深圳相继出台了“81条”人才新政、“十大人才工程”、人才工作条例和人才“1+2”文件等,构建人才政策体系。 “港澳在人才、高等教育和科研成果上有优势,南山在成果转化方面有较强实力。”练聪表示,粤港澳三地各有优势,协同创新是提升湾区创新能力的一大方向。未来,南山将发挥好平台优势,为人才涌现、集聚、发展和成功创造更好的环境,进而促进创新发展。(记者 黄锦辉 龚春辉)
(责编:沈王一、程宏毅)
(责任编辑: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