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体|英文
当前位置: 杰出人才网 > 政策法规 >

突破与创新:提高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配置效率

时间:2019-10-21 14:38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
近日公布的《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体制机制,推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

近日公布的《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体制机制,推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大湾区便捷高效流动。”由于特定的制度环境和发展历程,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资源要素配置与流动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着眼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我们首先应该致力于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人才市场建设。

大湾区战略定位对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

从战略高度认识依靠人才是实现动能转换的关键。40年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临近港澳的珠三角起步,以“招商引资”为特色的发展模式掀起的经济发展浪潮,带动了中国经济第一轮腾飞。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实现从“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到“招才引智”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如果说广东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获取“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源红利”的过程,现在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向依靠“人才红利”转变。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的核心要义是通过制度创新,克服粤港澳三地体制机制差异,使人才资源作用进一步释放,进而在大湾区率先获取“创新红利”。

从战略定位重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效配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大湾区五个定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定位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是构建以创新为特征和动力的创新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创产业的发展,而教育、人才是带动科技发展、推动创新的基本动力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创新,依靠体制机制的创新进而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视角推进人才市场建设。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在产品、金融、信息等市场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人才市场建设却因制度和体制的差异而日益成为影响大湾区快速发展的掣肘。其实,粤港澳大湾区的硬件设施甚至软件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吸引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的条件,重要的是要做好粤港澳三地人才政策的衔接,降低人才流动的制度成本,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创新性举措,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体制和机制,促使人才自由流动,充分发挥三地人才政策的互补效能。

致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释放人才潜能

正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存在的短板。当今,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吸引所需要人才、能否发挥人才的作用、能否使人才形成生产力,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不二法门。与其他世界级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数量、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整体上还存在差距,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占比还较低,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正视大湾区制度性分割带来的困难。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内法律和体制的差异,使得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限制,对于人才吸引、使用、激励、劳动关系等方面的体制性成本较高,在客观上对人才流动产生了制度性困扰,也导致珠三角地区招才引智的困难。大湾区迫切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大胆创新人才政策,克服阻碍人才作用发挥的制度性障碍,促使三地人才政策产生互补优化效应。

通过体制创新破解人才制度的难题。大湾区三地现有人才政策,在人才的涵义、职业资格认证、跨境流动就业、社会保障互通互认、知识产权认定、创新成果税费优惠、劳动关系协调等领域存在较大差别。一方面可以向中央层面争取放松相关政策以推动人才政策互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着手,遵从人才市场运行规律,创新体制机制,让市场在人才流动和作用发挥方面起“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大湾区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可以选择若干关键环节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后再推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准体制创新突破口,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引领人才湾区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大湾区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良机,形成了湾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分工明晰、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当今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最大的海港和空港群,珠三角九市拥有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并快速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港澳深穗拥有发达的金融和现代服务业,珠三角拥有强大的科技转化和创新研究能力,这就为形成高端人才聚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产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逾百所高校和一批科研机构,有超过300万的在校大学生,如果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发挥港澳高校国际化特色和学科优势,和广东高校本土化和市场化优势有机结合,以产业为导向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机会,这种高端创新人才资源的聚集将产生强大的倍增效应,也必将大大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产业发展。

以人才税费优惠为突破激发人才创新动能。应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政策的优势,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进相关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上的突破,在与港澳等境外人才政策互通上,可先从南沙、前海、横琴自贸区试点寻求突破,再复制推广到大湾区其他地区。目前,鼓励优秀人才在大湾区创业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已取得重大突破,今年3月4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出台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税负差额进行补贴的办法。随后,广东省、深圳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对于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将发挥巨大的激励作用。循此思路,在资格互认、通关便捷等人才政策上再逐步进行改革,将释放巨大的人才创新红利。

以公共服务标准化促进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可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在继续优化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推行人才公共服务标准化。一是在统筹规划三地人才公共政策上,建立互通互认、共享共建的人才引进、评价、服务体系。二是在税收、出入境、执业资格等方面逐项消除壁垒,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更加自由、高效的人才运行机制。在三地人才往来上,可借鉴海南免签新政的经验,允许境内外人才以旅游、学术交流、创新创业合作等形式免办签证入境并延长停留期限。三是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能,应着力在推进人口流动便利化、推进人才市场配置高效化的公共政策上取得进展。

 

(责编:艾雯、程宏毅)

(责任编辑:王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