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体|英文
当前位置: 杰出人才网 > 政策法规 >

聚天下英才唯有更加开放

时间:2019-07-31 15:17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黄维 点击:
日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中外高校的学生走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感受科技魅力。新华社发 近日,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

日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中外高校的学生走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感受科技魅力。新华社发

近日,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任务大厅,科研人员实时监控空间科学卫星在轨运行情况。新华社发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图为中国科学家首次对羊卓雍措进行全面的水深等深线测量。新华社发

【强国密码】

阅读提示

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北京中关村调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考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发挥作用情况,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陈希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合作的大门也会越开越大,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1、敢为事业用人才

清代学者夏之蓉在《进书札子》一文中说:“国家致治之本,首在得人。而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闲云潭影、物换星移,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第一资源的今天,这段古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北京中关村调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合作的大门也会越开越大,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更加积极”是一种求贤若渴的态度。求贤若渴重在“求”,这意味着我们要拿出更多的诚意、更多的心意去招揽贤士。如何吸引人才?首先是引才品牌。引才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于品牌拥有者而言,它是具有经济价值和高远影响力的无形资产;于品牌用户而言,它是能引起有效注意并参与的驱动力量。一家企业、一所学校、一个团队的品牌文化蕴含着用人理念、发展规划、使命愿景,品牌的展示与宣传有利于各类人才在其中精准找寻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在工作中找到存在感、体验满足感、收获幸福感,进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普及度,实现引才工作良性循环发展。

“更加开放”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开放”意味着拒绝守旧制、遵陈规、吃老本;意味着百花齐放、多元包容、兼收并蓄;意味着创新、改革、发展。沙粒可以被海水冲得漂来荡去,也可以融入建设工程、成为高楼大厦的一部分,还可以进入蚌壳变成光泽剔透的珍珠,这说明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关键在于如何培养。教育部已经开始了针对“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的清理运动,并开始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科研评价客观标准。人才引进,数量是起点,但不是终点,更不是重点,要将关注点放在人才与工作环境、工作职位的匹配度上。

“更加有效”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成果。“有效”的关注点不仅在数量,更要在质量;不仅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不仅要发挥人才现有优势,更要鼓励人才大胆创新、充分挖掘人才潜力。积极的态度、开放的思维方式、有效的成果是“聚英才”的手段,最终目的是要“用之”。“聚”要求充分发挥“1+1>2”的团队力量,“用”要求用得好、用得巧、用得妙,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

2、把握好广聚英才的历史机遇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当今的信息化深度革命为我国提供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好的机遇窗口,我们应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的精准定位,紧紧把握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重大契机,进一步深化人才强国战略,尽快扭转我国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巩固科技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第一,坚持树立人才意识,以人才引领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笔者在任职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期间,聚焦“人才引育、协同创新、文化引领、全球拓展”发展主线,打造“一心一地”(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和海外人才缓冲基地)改革试验田,2017年南京工业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42名,提前实现了上任伊始确定的“5030”阶段性发展目标;工科位列世界大学学科领域全球百强高校;自然指数位居中国内地高校前30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排名持续攀升,快速接近ESI全球前1%,缔造了备受业界和社会瞩目的“南工现象”。

第二,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这也为我们选用人才指明了正确方向。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正确把握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发挥。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多年来,笔者领衔的科研团队以“不辞劳苦、不遗余力、不拘一格、不存芥蒂”的方针引进人才,广开才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在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这样的地方高等院校,打造了令主流高校钦羡的骄人业绩,先后涌现出以汪联辉、王建浦、霍峰蔚、赵强等学者为代表的数十位“国字号”人才。刚刚启动建设一年多的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更是成为吸引海外人才的学科高地,已经成功启动建设多个省部级以上研发基地,吸引了近百位海外人才加盟,形成了新时代西部地区招才引智的热点,形成了一个在柔性电子领域令全球同行瞩目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镇。

第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西北工业大学提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健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人才培养大讨论,深化“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的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核心地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获奖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明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大幅提升,“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夺得第二届“互联网+”大赛全国总冠军。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70%以上的就业学生进入国防和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毕业生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优秀品质得到用人单位好评。

3、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要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实施有利于他们潜心研究和尖端创新的政策,围绕“高精尖缺”,加快形成以国家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政策体系,是当前我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性课题。要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解放思想是首要的。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

西北工业大学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高端引领、引育并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不断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举办五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布局海外人才引进网络。加强人才特区建设,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化学制造研究院、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中心等单位拓展了新的学科方向,产出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积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分系列、准长聘、责权利、AB轨”的总体思路,严格执行分类考核制度,探索建立教师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以全员岗位责任制和薪酬分配改革为基础,调动教师、管理、实验技术等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坚持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优化柔性引才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要紧紧抓住环境聚才、统筹培养、以用为本这些关键点,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政策环境和生活环境,不断增强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阻碍人才流动的因素主要包括思想观念、管理机制、地区差别、宏观环境等。比如,各个地区和单位都希望通过“柔性引进”方式引进其他单位的高层次人才,而不希望自己的人才“流动”到其他单位。柔性引才管理机制不成熟、柔性引才的无序竞争环境、地方支持政策落实跟进缓慢、国际人才交流限制与封锁,都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同时,单位对柔性引才精力投入的不确定、对柔性引才工作开展期望与实际效果差距的担忧,人才对不熟悉工作环境和管理机制下开展工作的适应性和融入性及作用发挥程度的顾虑等,都是影响人才柔性流动的重要原因。用柔性管理的理念来设计人才引进工作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是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理念的切入点。一方面,人才引进单位立足自身发展需求,实现精准、快速引才,缩减人才引进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有助于拓展更多发展资源和机遇;另一方面,人才借助较为弹性的管理机制,获得灵活的施展空间,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可以发挥出更大作用与能量。

鸟栖不择山林,唯木而已;鱼游不择江湖,唯水而已。让创新创造之才迸涌,必须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创造一个聚集人才的环境;必须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种制度藩篱,克服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尊重创新自主权,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未雨绸缪、成人之美、灵活变通,方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

 

 

(责编:艾雯、程宏毅)

(责任编辑:王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